粉脚雁(英文名:Pink-footed Goose,学名:Anser brachyrhynchus),是雁形目鸭科雁属的鸟类。中等体型的雁类,以其独特的短颈、深褐色头部与颈部、亮粉色的脚和嘴喙尖端的粉色带而著称。分布于格陵兰、冰岛和斯瓦尔巴群岛繁殖,冬季则迁徙至英国、丹麦和北海沿岸地区。近年来,其数量显著增长,部分归因于冬季栖息地的猎杀管制。
外形特征:粉脚雁体长60-75厘米,翼展135-170厘米,体重介于1.8-3.4千克之间。其特征是头部和颈部呈深褐色,身体其余部分为中等灰棕色,臀部和腹面白色,尾巴灰色并带有宽阔的白色末端。上翼覆羽呈淡蓝灰色,飞行羽毛黑灰色。嘴喙短小,中间粉红色,基部和尖端黑色,脚也是粉红色。
鸣叫特征:发出一系列高音的叫唤声,尤其在飞行中更加响亮,包括双音节的“ung-unk”或“ang-ank”以及更柔和的“wink-wink”或“king-wink”。在地面,伴侣间通过低沉的呢喃声交流,而在争斗时会发出嘶嘶声。
生活习性:粉脚雁夏季栖息于北极苔原的岩石峭壁、沼泽和湖泊边,冬季则偏爱沿海的湿地、农田和草地。它们是迁徙物种,秋季从繁殖地迁往欧洲西北部,春季返回。它们具有强劲的飞行能力,迁徙时能跨越大海和山脉。
生长繁殖:繁殖季节开始于五月,雌鸟会在各种环境中筑巢,包括平原、悬崖和干燥地带。每次产卵3-6枚,孵化期26-27天,由雌鸟独自承担。幼鸟约56天后离巢。
区别辨识:与豆雁相似,但豆雁的嘴喙和脚是橙色的,而粉脚雁的则是粉红色。体型上,粉脚雁比豆雁的罗斯库斯亚种略小。
保护现状:IUCN:LC(无危)
地理分布:繁殖于格陵兰、冰岛和斯瓦尔巴群岛,冬季迁徙至英国、丹麦、荷兰和比利时,少量个体也会出现在挪威北部、德国北部和比利时。
其他:近年来,粉脚雁的数量急剧增加,这可能与气候变化有关,尤其是更温暖的冬季和更早的春季,有助于提高生存率和繁殖成功率。
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,了解更多粉脚雁的全球分布信息
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粉脚雁的信息:
声明: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,仅供参考,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
粤ICP备17132527号-1 | 隐私政策 | 使用条款 | Ⓒ2017-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